佛系生活需要黑色冷幽默“你必須煞有介事地處理毫無意義,從無意義中創造意義?!被蛟S,百無聊賴才是人生常態,頹喪的佛系生活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點黑色冷幽默。嗨,朋友,夜景欣賞了解一下? 在三月的某個傍晚,我們成功與“消失”了三個月、擁有10萬粉絲的博主@全球夜景欣賞對上了話: @全球夜景欣賞為大家所熟知是因為其微博獨特的畫風:精心編輯的文案+全黑的配圖,不少人在評論區紛紛配合其“表演”,發出“好美”的感嘆,但也有人直接回復“無聊”。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一波無聊系賬號正在社交網絡的各個角落悄悄生長,以其固定的內容形式、(并不)持之以恒的打卡擁粉無數。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想帶諸位一起無聊一下。 這是一群神奇的賬號“快樂的時光都是相似的,無聊的日子各有各的無聊?!睘酰╳u)廖(liao)斯基如是說。為了見識“五花八門”的無聊,我們捉了幾個賬號,博君一笑。 天氣播報型:您身邊的氣象專家博主@今天下雨了麻可以說是天氣播報類賬號的鼻祖了,目前已坐擁四萬粉絲。因為喜歡下雨天,所以從2015年6月29日開始每天不間斷地進行所在地是否下雨的實況直播:下雨就會配上開心的表情包,不下則會配上難過的表情包。在評論區不少網友都紛紛分享自己所在地的天氣狀況,也有網友根據博主每日發布的內容來猜測博主的所在地。 @今天下雨了麻部分微博及評論 在經過這場“雨”的洗禮后,不少微博賬號諸如“今天刮風了嗎”、“今天下雪了嗎”紛紛如春筍般涌現,一樣的格式,一樣的套路,依然博得不少粉絲的關注,有網友調侃:“關注這波,風云雨雪,盡在掌握?!?/p> 角色扮演型: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微博上,或許能湊出一部《西游記》。 微博博主@唐僧每天在00:00與12:00準時發送“阿彌陀佛”的表情,不少人在其微博下訴說自己的愿望,將博主當做“活錦鯉”,評論區秒成許愿池。在談及為何會關注這樣一個賬號時,有網友表示:
而身為唐僧徒弟的@豬八戒可就沒有那么勤快了,不僅時不時地斷更,而且跟師傅一樣格式的微博停留在2017年9月11日就再也沒有更新,或許這只是為了角色需要?
報時記日型:鬧鐘+日歷,你值得擁有@古城鐘樓與@big_ben_clock并稱報時界的兩大鼻祖,一“鐺”一“BONG”,交相呼應,計時上還各自體現著中英特色。兩個賬號的評論區更像是網友們的大型樹洞,不少網友會在此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且會得到來自陌生人的關心或激勵。 此外,記日型博主@今天是周五么主要通過自問自答+表情包的方式來進行“全微博最精準的周五報時”,如果說這個博主的微博內容滿是對周末的期盼以及周末來臨的喜悅,那么@今天是你生日祝你的回帖則流露出滿滿的溫情。 雖然每天微博內容只有簡單的“生日快樂!”,但不少網友借著@今天是你生日祝你的零點祝福來向朋友表達心意,也會有當日生日的網友在評論區收獲祝福并找到有緣人。
祈愿型: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當然還有借微博來表達愿望的博主,諸如@今天楊洋發自拍了嗎、@今天XX和XX分手了嗎等等。 目前這波賬號中,“顯靈”的要數@今天劉亦菲宋承憲分手了嗎了。在1月25日“愿望實現”當天,這個微博的粉絲呈指數倍增長,有網友在喜大普奔的同時表示:“關曉彤鹿晗組要加油了?!?/p> 奇葩型:猜不透是你發布的內容還有一類奇葩型賬號,以其匪夷所思的內容,獨特的迷之氣質成功吸睛。博主@??????時不時以6個問號向你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這可能是史上最無聊的微博例行每天20:00發出“我好無聊啊”的吶喊。 國外的社交應用中也同樣有一些奇葩賬號,例如Twitter上@Space Sushi(太空壽司),每天發布多張遨游在太空中的壽司圖片,不加任何文字性的注解,畫風詭異但依舊收獲了1485個粉絲。 頂著山寨的“NSSA頭像”,看起來還真像那么回事兒。
在Ins則有一個特別的@sadtopographies,創建者自2015年9月開始搜集世界各地喪喪的地名,例如Mistaken Island、Sad Rd等等,搭配著“Somewhere to go, when you're feeling low”的簡介,不少粉絲表示被這些奇怪的地名“治愈”。
“無聊文化”內容蜃景恐怕從人類誕生的時刻起,就有了“無聊”。除了以上一批社交賬號以外,電視劇、電影、漫畫等形式,都是承載無聊的容器。 Slow TV:看的不是電視,是寂寞挪威NRK電視臺非常樂于制作一些無聊到極點的電視節目,其錄制宗旨就是:沒故事,沒腳本,沒亮點,沒高潮。 NRK曾經進行了火車通勤直播,吸引了整個挪威五分之一的人進行觀看,接著它又制作了一檔持續 12 小時的“燃燒的壁爐”直播節目,展示一堆柴火從點燃到熄滅的全過程,收視依舊火爆。 后來NRK節目直播時間越來越長,節奏越來越慢,情節越來越無聊:有毛衣直播,展現羊毛最終變成毛衣的整個過程,長達 5-6天的游輪直播以及134 小時北極游輪航行等等。
談及為何火爆,或許@公姬旦的回復給出了答案:
不僅國外如此,上世紀90年代香港亞視就有一檔凌晨時分播出的節目叫《魚樂無窮》,節目制作者將攝像機對準魚缸,只直播游來游去的金魚。與NRK類似,這樣的節目依然收獲了一眾“鐵粉”。
脫力系:無聊人生的積極消解日本導演三木聰以電影《烏龜意外之速游》開創“脫力系”風格,脫力系電影以“不知道在講什么,從頭到尾沒有目的,無聊到極致的對話,冷到骨子里的笑點,日常的不能再日常的場景”為特征與賣點,從平淡的生活里展開對生活別樣的審視與回味。
不久前刷屏的“老鼠都知道”公眾號系列漫畫,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算是“脫力系”的代表,兩只普通的老鼠圍坐在一起“嘮家?!?,一不小心就會刷一下午。 像這類“脫力系”內容,把故事性的起伏削平之后,有人說看了以后更空虛了,也有人說,好像找到了某種治愈的力量。 無聊產品:產品中的“泥石流”全媒派往期推文《我有二十個社交APP,交不到一個朋友》中曾介紹到無聊社交產品:Same、Yo。用戶在Same“專注呼吸二十年”的頻道里只交替發兩個字:呼、吸,而另一個“史上最無聊的應用”Yo的唯一功能便是添加通訊錄好友,然后發送“Yo”來打招呼。 圖片軟件Rando也是畫風清奇,它禁止一切與社交相關的功能,用戶的使用流程就是“拍照-隨機發送-等待隨機照片”,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照片發給了誰,也永遠不知道你收到的照片是誰發的。 不少游戲APP也走上了“無聊”的道路:Send Me To Heaven(中文名:送我上西天)是一款運動游戲,玩家安裝游戲后,根據游戲指示扔手機,扔的越高得分越高,拋出的最高高度會被上傳網絡,參與全球排名,這款“泥石流”游戲在安卓應用商店依舊有三萬次的下載量。 無聊系賬號”大火的背后靠著相同的無聊套路,這些賬號的風靡不由得讓我們開始思考: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它們憑何抓住人們眼球? 稀缺的真實感與陪伴感“孤獨是當今社會所有人的通病?!痹绞菬o聊與真實的行為,越有真實感與陪伴感,可以極大地緩解人的孤獨。 無聊系賬號對一些人來說是樹洞般的存在,不少人在每日微博下自說自話,有時還能收獲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相似經歷所帶來的共鳴提供了區別于現實世界的精神慰藉與情感皈依。正如網友@千與千尋的xbfn所說:“也許恰巧是這些看似無聊的微博,在某時某刻觸動了某個看到微博的人的心里,他回來吐吐槽,發發牢騷?!? 此外,互聯網傳播主體的隱匿性也使很多人都敢于在網絡上表達日常生活中不便表達的觀點和態度,在這些無聊系賬號下,表達自由的權利更被放大,他們更加享受這種自由的狀態。 無聊變有聊:無意義中創造意義大多無聊賬號日復一日的堅持打卡,讓其行為本身已經脫離了無聊行列,他們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事情,用一本正經來處理荒誕滑稽,本來無聊的事情慢慢變得有趣,每日發博也承載了滿滿的“儀式感”。 《奇葩說》的陳銘曾這樣評價@古城鐘樓:“人生沒有什么事是有意義的,意義都是人賦予的,而堅持本身,就是一個無比閃亮的意義?!? |